作者:HENGSHI
时间:2025-05-12
标签:
嵌入式BI
衡石科技
ChatBI
对话式BI
AI
数据消费的场景革命
传统BI工具常因“使用场景与业务流割裂”导致分析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用户在CRM系统中查看客户画像后,需跳转至BI平台制作报表;在会议中突发数据需求时,不得不中断讨论登录系统查询——这种“工具孤岛”现象严重制约决策效率。
衡石科技的ChatBI通过场景嵌入式设计,将自然语言分析能力注入企业核心业务流,实现“数据随场景而动,决策与执行无缝衔接”。其三大落地形态——看板插件、IM机器人、业务流程嵌入——分别对应“深度分析”“即时协作”“行动闭环”场景需求。本文将从技术架构、集成策略与行业实践三方面,解析衡石如何通过场景化设计让数据价值真正“流动”起来。
一、形态一:看板插件——从静态报表到持续追问
核心场景:已有分析看板的深度探索
传统BI用户往往在查看报表时产生新问题,例如:“为什么Q3华东区销售额下降?”此时需重新构建查询,导致分析链路断裂。
技术实现
客户案例:分贝通的千人千面费控分析
二、形态二:IM机器人——零学习成本的即时协作
核心场景:碎片化沟通中的数据协同
在飞书/企微群聊中,业务讨论常因数据缺失陷入停滞。例如销售团队争论“哪个产品线增长最快”,需快速获取权威数据支撑决策。
技术实现
客户案例:某零售品牌的战区协同作战
三、形态三:业务流程嵌入——从数据分析到行动触发
核心场景:业务系统内的决策-执行闭环
在ERP、CRM等业务系统中,用户往往需要在关键节点获取实时数据指引。例如:客服处理投诉时需查看客户历史订单;采购审批时需评估供应商交货准时率。
技术实现
客户案例:明道云的智能工单调度
四、共性技术底座:场景化落地的三大支撑
统一权限控制引擎
多租户隔离架构
混合部署能力
五、未来演进:从场景适配到智能泛在
衡石的场景化实践揭示了一个趋势:BI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系统,而是成为业务流的“神经末梢”。技术演进将聚焦两个方向:
智能体(Agent)协同网络:
ChatBI作为“分析智能体”,与“采购智能体”“客服智能体”自主协作,完成跨系统决策。
AR/VR沉浸式分析:
在工业巡检场景中,工程师通过AR眼镜提问“这台设备最近三次维护记录”,结果直接叠加在视野中。
结语:让数据分析回归业务本质
当ChatBI深度融入看板、IM、业务流程时,数据消费不再是“额外动作”,而是自然的工作流组成部分。衡石通过场景化设计证明: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无声地赋能每一个业务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