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博客
衡石技术博客是一个围绕数据分析和BI领域提供丰富实用的技术文章、案例分析和实战经验的博客平台。

免费试用

全部

帮助手册

API文档

课堂中心

技术博客

白皮书

发布即分析:衡石科技如何用指标中台,让业务人员“动动嘴”就拿到数据?
作者:HENGSHI 时间:2025-10-14

在一家零售企业,一位营销经理对着电脑说:“分析一下双十一期间各品类销售额占比,并对比去年同期数据。”几秒后,系统自动生成了完整的可视化图表——这不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衡石科技指标中台带来的日常办公体验。

“过去区域经理要3天才能拼出门店经营报告,现在用衡石自助分析,10分钟搞定,还能自动对比竞品数据。”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CIO如此评价衡石科技带来的改变。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企业却普遍面临一个尴尬困境:业务人员最懂数据价值,却不得不依赖技术团队才能获取数据。据统计,传统BI模式下,业务人员的数据分析需求平均需要等待7-10天才能得到响应。

衡石科技通过指标中台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让业务人员真正实现“动动嘴就能拿到数据”。


01 数据困境:企业数据分析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数据建设面临着一个核心矛盾:业务部门需要敏捷响应的指标分析,而传统BI工具却依赖技术团队编写SQL,导致需求交付周期长达数周。

传统报表体系存在“三重困境”:

  • 口径分歧常态化:某电商平台曾因“DAU统计口径差异”导致运营与产品部门数据偏差达12%。

  • 响应效率断崖式下降:某零售企业在618大促期间需监控实时转化率,但传统报表开发需要7-10天,而大促周期仅3天。

  • 维护成本指数级增长:某金融科技公司报表系统维护成本占IT总投入的37%。

更为棘手的是,数据中台项目的失败率高达80%,多数陷入“建而不用、用而不深”的困境。要么沦为“数据搬家工具”,要么因技术门槛过高、成本失控被束之高阁。

02 指标中台:衡石科技的破局之道

面对企业数据应用的普遍困境,衡石科技开创性地推出了指标中台解决方案,在数据层和BI可视化层之间加入了指标管理层,形成了“数据能力+指标能力+BI分析能力”的三层架构。

什么是指标中台?

简单来说,指标中台就像是企业与数据之间的“翻译官”和“调度中心”。企业的IT人员负责将数据敏捷构建出专用的指标库,进行中心化管理;业务人员则可以根据需求直接调用这些指标完成分析。

衡石科技创始人及CEO刘诚忠表示:“新版本的HENGSHI SENSE往自主式BI更近了一步,通过加入指标中台的层级,让业务人员能够直观地理解可用的业务指标,并自主决定与搭建分析模型,其间无需IT人员的介入与帮助。”

指标中台的三大核心技术突破:

  • 统一指标定义引擎:采用原子指标+派生指标的层级管理,支持跨数据源的指标计算。某零售集团统一了2000+核心指标的定义,将指标争议减少85%。

  • 智能血缘关系图谱:自动追踪指标上下游依赖关系,修改一个指标可立即显示所有受影响报表。

  • 实时计算服务层:批流一体的计算引擎,支持指标级缓存与更新,关键业务查询响应可达亚秒级。

03 动动嘴就拿数据:自然语言交互的实现路径

衡石科技的指标中台如何实现“动动嘴”就能获取数据的体验?这背后是自然语言处理与指标中台的深度融合。

在HENGSHI SENSE 5.0版本中,嵌入的AI Copilot功能让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对话形式,迅速将业务场景进行直观的可视化展现。

自然语言交互的三层架构:

衡石AI Data Agent采用“语义理解层-指标计算层-归因分析层”的三层架构,将LLM的泛化能力与数据工程的确定性逻辑深度融合。

  • 语义理解层:集成BERT+GPT双模型架构,通过注意力机制动态加权处理专业术语与口语化表达。

  • 指标计算层:通过Text2Metrics技术将自然语言拆解为计算步骤,例如将“客单价=销售额/订单数”自动转换为DAG计算图。

  • 归因分析层:基于SHAP值量化各维度对指标波动的影响程度,在销售下滑场景中自动识别主要原因。

与Chat2SQL的本质区别:

衡石科技提出了“Chat2Metrics”理念,与传统的Chat2SQL有本质区别。

在基于指标中台落地的AI+BI形式中,大部分场景化的知识已经通过指标定义的过程提前固化在指标中台中,因此只需要在prompt中将定义好的指标提供给大模型,就能准确地将自然语义中的指标概念和指标中台定义的指标关联起来。

这种方式既降低了业务人员分析门槛,也大大降低了AI的学习成本。

04 发布即分析:从数据到决策的秒级响应

“发布即分析”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数据分析理念的革命。它意味着数据一旦产生,就能立即被业务人员理解和使用,彻底消除了从数据准备到分析应用的时间差。

实现“发布即分析”的三大支柱:

  1. 指标标准化:通过原子指标拆解,将“销售额”等复杂指标拆解为“订单金额”“退货率”“优惠抵扣”等原子维度,业务部门可自由组合生成新指标,避免“千人千面”的定义混乱。

  2. 分析模型预制化:衡石提供覆盖财务、供应链、营销等8大场景的行业场景模板库,业务人员通过拖拽即可调整参数,无需代码。

  3. 应用场景嵌入化:通过低代码API接口,将指标查询封装为标准API,第三方系统调用成本降低90%。

实际应用效果:

某物流企业使用衡石预制“运输成本优化模型”,将路线规划时间从2天缩短至15分钟,车辆空驶率下降18%,年节省燃油成本超1500万。

某医疗器械企业CEO表示:“通过嵌入式BI,销售在CRM里就能看到产品故障率与区域经济数据的关联,谈判胜率提升40%。”

05 未来展望:从分析工具到决策智能

随着大模型与BI的深度融合,衡石科技正探索“ChatBI”新形态,包括智能问答、预测分析和异常检测等功能。

未来,业务人员只需在企微/钉钉中直接对话就能查询数据,决策会议中的数据准备时间将从2小时压缩至1分钟,真正实现“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

衡石科技正在推进三大技术升级:动态本体学习、多模态交互和决策闭环。这将进一步强化指标中台的能力,让数据分析更加智能、直观和高效。

当行业仍在争论“ChatBI是否会取代传统BI”时,衡石AI Data Agent已通过语义层与Agent的深度融合,为数据智能开辟了第三条路径——构建起“人类监督+机器智能”的协作新范式。

衡石注册banner.jpg


丰富的资源 完整的生态
邀您成为衡石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