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智能(BI)系统曾推动企业数据化运营,但随着数字化进程深入,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业务人员的一个简单问题需要经历提需求、排期、开发、验证的漫长流程,等到答案出炉,业务时机可能已经错过。
这种“被动响应”模式与当今高速变化的业务场景格格不入。
衡石科技推出的 HENGSHI SENSE 6.0,以其创新的“AI+Data Agent”架构,重新定义了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的边界。
该架构不仅解决了传统BI的响应滞后问题,更通过智能体技术将数据分析从“工具辅助”推向“智能驱动”的新高度。
01 传统BI困境:数据分析的“不可能三角”难题
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企业数据分析面临着一个被业界广泛承认的“不可能三角”困境——性能、成本与灵活性三者难以兼得。
传统BI系统往往陷入两难境地:追求高性能与高灵活性,需投入巨额硬件与人力成本;控制成本,则必须牺牲系统响应速度或业务适配能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传统数据分析平台的架构瓶颈。它们通常构建于三层架构之上:数据存储层、计算引擎层和应用可视化层。
这种架构虽然稳定,但存在明显缺陷:
高度依赖人工:从数据建模、SQL编写到看板制作,每一步都严重依赖数据工程师或分析师的专业技能。
响应滞后:业务人员的新问题需要经过冗长的流程,无法应对高速变化的业务场景。
洞察浅层:大多局限于对历史数据的描述性分析,难以自动完成归因、预测等深度分析。
某制造企业调研显示,其数据利用率不足38%,大量数据价值未能被有效挖掘。
02 架构革新:AI+Data Agent的双引擎驱动
衡石科技的破局之道是通过“AI+Data Agent”双引擎架构,在传统三层架构中注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大脑”——Agentic Layer(智能体层),使平台从“工具”进化成为“智能体”。
统一语义层:智能体的“知识库”
统一语义层是所有Data Agent协同工作的基石。它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字典,而是一个强大的“知识图谱”,其中明确定义了指标、维度、业务实体及其关系,并沉淀了企业的业务逻辑和数据治理规则。
技术实现上,衡石通过其强大的指标中台,将散落的口径和逻辑统一标准化、模型化。
AI Agent在行动时,无需再理解底层混乱的表结构,而是直接与这个高质量的、业务友好的语义层进行交互,确保了输出结果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Data Agent框架:智能体的“大脑与手脚”
衡石平台并非只有一个单一的Agent,而是部署了一系列高度专业化、各司其职的Data Agent,通过协同工作完成复杂任务。
主要Agent包括:
意图理解Agent: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大语言模型(LLM),解析用户以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
查询生成与优化Agent:接收Intent Agent的指令,基于统一语义层,自动生成高效、合规的SQL或其它查询语句。
洞察推荐Agent:这是平台实现“主动智能”的关键。它不仅仅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还会自动进行数据探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异常点、显著趋势、关键贡献因子等,并主动推送给用户。
工作流自动化Agent:负责协调和管理多个Agent之间的协作顺序,处理复杂任务链。
智能应用层:智能体的“交互界面”
在这一层,各种Data Agent的能力被封装成具体的产品功能,交付给最终用户,包括自然语言问答、自动化报告与预警、智能归因与预测等。
用户只需点击一个异常指标,系统背后的Insight Agent便会自动启动,快速定位根因并提供预测性建议。
03 技术突破:从Text2SQL到Text2Metrics的质变
动态语义解析引擎
衡石科技HENGSHI SENSE 6.0的核心突破在于动态语义解析引擎,该引擎通过BERT/GPT等大模型实现自然语言意图识别,准确率突破85%。
相较于传统Text2SQL方案30%的准确率,衡石的Text2Metrics技术通过预定义的指标语义层(HQL)实现业务意图精准映射,支持模糊表达与方言适配。
在技术实现层面,该引擎采用Cost-based优化器,将复杂查询响应时间缩短至传统方式的1/5。某银行通过该技术实现10亿条交易记录的实时分析,查询耗时从47秒压缩至0.3秒。
三层解耦架构
HENGSHI SENSE 6.0采用松耦合、高扩展的三层架构设计:
指标语义层:通过HQL定义原子指标与衍生指标计算规则,屏蔽多系统数据差异。
计算逻辑层:采用JSON格式描述计算过程,支持函数嵌套与窗口计算。
执行引擎层:混合查询引擎实现流式处理与分布式计算,简单查询响应<100ms。
多智能体协同
衡石科技构建了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体系统:
分析型Agent:通过自然语言自动生成环形数据模型,支持多事实表复杂关联。
执行型Agent:触发自动化决策流程,如库存补货、价格调整等。
审计型Agent:动态权限控制与数据脱敏,确保合规操作。
04 架构优势:从被动工具到主动伙伴的范式转变
衡石HENGSHI SENSE 6.0的智能体规划与执行机制带来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分析效率的质的提升
将复杂分析任务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极大降低了数据价值的衰减速度,让决策得以实时进行。
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功能,将数据查询时间从5小时缩短至3分钟,业务人员可直接对话系统获取实时洞察。
分析深度的根本突破
人类分析师受限于时间和精力,每次只能进行有限路径的探查。而AI Agent可以瞬间尝试上百种分析维度与组合,主动发现人难以察觉的隐性关联和深层归因。
某连锁零售企业通过执行型Agent实现门店补货自动化,补货准确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资源利用的智能优化
列式存储+向量化计算技术使CPU利用率从30%提升至90%,智能缓存+预计算技术降低系统负载70%。
某制造集团单集群支撑3000+ 用户并发,数据调取时间缩短至0.8秒。
05 行业赋能:从数据洞察到业务行动的闭环
零售行业:全渠道运营的智能化转型
某家电企业通过HENGSHI SENSE 6.0实现L1-L3分层能力:督导通过语音实时追问数据;区域负责人基于AI诊断自动识别需重点关注的门店;系统主动感知单店库存水位,自动触发补货流程。
最终,该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23%,双十一期间系统负载下降70%。
金融行业:风险管控与信用评分的效率飞跃
上海银行与数势科技联合研发的智能问数平台,通过语义层架构实现90%+ 问数准确率,60-80% 查询响应时间缩短。
某城商行通过AI Agent分析客户信用评分,风险管控效率提升40%,拦截可疑交易金额超12亿元/年。
制造行业:交付周期缩短与设备预测性维护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全流程自主优化:研发Agent自动生成设计图纸,供应链Agent动态调整采购计划。
最终实现交付周期缩短30%,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18%。
06 未来展望:数据分析的自主进化之路
衡石科技的“Data + AI Agent”架构已为未来演进奠定基础,其发展路线图揭示三大方向:
自主行动扩展
未来,AI Agent将能直接触发ERP/MES系统操作,实现“分析-决策-执行”全自动化,进一步缩短数据到行动的距离。
动态本体学习
通过强化学习持续校准指标计算逻辑,让BI系统“自我进化”。系统将自动识别指标中的异常波动,并建议补充维度拆解。
边缘计算与Serverless架构
在终端设备部署轻量化引擎,处理实时数据并同步聚合结果至云端。某工厂边缘节点部署后,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18%。
衡石科技CEO刘诚忠在访谈中展望:“未来有很多情况下会是一个Agent或者AI来和衡石对话,所以我们对外要提供for Agent的一层,使它可以被别的Agent所识别、辨认和调用。我们以后对外就是一个企业级的BI Agent。”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决策,从数据工具到智能伙伴,衡石科技的AI+Data Agent架构正在重塑企业数据智能的底层逻辑。
当每个数据点都能触发精准业务行动时,企业将获得穿越经济周期的韧性力量,真正步入“Agentic BI”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