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NGSHI
时间:2025-08-07
标签:
衡石科技
BI工具
Agentic BI
BI Agent
传统BI工具深陷“技术语言牢笼”:业务需求需经数据建模-SQL开发-可视化三层转换,信息衰减率超60%。而衡石HENGSHI SENSE 6.0通过语义层统一业务语言、Agent引擎实现智能决策,正在重塑BI的核心智能架构。
一、传统BI的“脑裂困境”:业务与技术的认知鸿沟
某零售企业典型痛点场景:
业务侧:区域总监发现“东北区酸奶毛利率骤降5%”,但无法自主追溯原因
技术侧:分析师需关联12张表、编写嵌套5层的SQL,耗时3天产出归因报告
核心矛盾:业务指标(如“毛利率”)与物理表结构(sales_fact
、cost_dim
)的错位
语义层缺失引发的连锁反应:

调研显示,83%的企业因语义层缺失,导致30%以上的分析需求被迫放弃。
二、双引擎架构:衡石的“智能神经中枢”
衡石科技独创的双引擎驱动模型,实现从“翻译器”到“决策脑”的进化:
▶ 语义层引擎:构建业务认知底座
动态本体映射
通过HQL(Hengshi Query Language)建立业务指标与物理模型的解耦层:
yaml
metric: gross_profit_margin #毛利率formula: (sum(sales_amount) - sum(cost_amount)) / sum(sales_amount)
dimensions: #可关联维度- region- product_category- time_month
security: #权限规则- filter: region IN ('华东','华南') WHEN user_role='区域经理'
向量化元数据索引
将300+业务指标、50+维度关系嵌入向量空间,语义匹配精度提升至98.7%
▶ Agent引擎:激活智能决策能力
三层智能体架构实现闭环分析:

三、双引擎协同实战:45分钟解决传统4天难题
案例:某药企肿瘤药库存异常分析
传统流程

衡石双引擎方案
python

效能对比
指标 | 传统模式 | 衡石双引擎 |
响应速度 | 96小时 | 45分钟 |
分析深度 | 2级维度 | 7级穿透 |
结论准确率 | 68%(人工推测) | 99.2%(数据溯源) |
四、技术突破:双引擎如何攻克三大行业难题
语义层动态热更新
采用YAML+GitOps实现业务逻辑即时生效:
当财务修改“回款率=已收账款/应收总额”公式时
语义层引擎自动重载规则,历史看板数据实时刷新
某银行客户指标变更部署从3天缩短至9分钟
Agent的响应式决策链
事件驱动架构实现毫秒级智能响应:

安全沙箱下的自治能力
三层防护机制保障数据安全:
五、未来演进:从智能内核到“企业神经中枢”
衡石技术路线图揭示三大方向:
边缘智能体
在药企冷链车部署轻量Agent,实时监测温湿度数据并自主启动应急协议
动态本体学习
基于业务反馈自动优化指标逻辑:当用户多次查询“有效客户增长率”,系统自动补充留存率、复购率关联分析
跨系统联邦决策
整合ERP、CRM、MES的Agent联盟,实现“销售预测→生产排程→原料采购”全链路自主优化
正如衡石CTO所言:“双引擎架构的本质,是将BI从‘描述过去’的望远镜升级为‘决策未来’的导航仪。当业务语言直接驱动数据智能时,企业才真正拥有数字化的‘神经中枢’。”
